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幼儿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13 10:23:18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四季里常见的花。

2、知道四季变化的顺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断变化的。

3、学会表达自己对四季变化的认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四季,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四季的花儿》、笔。

活动重点:

了解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朵。

活动难点:

用连线的方法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过程:

1、各种各样的花。

看图:"你认识这些花吗?你见过吗?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颜色来表述。

2、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数学用书,并讨论:春、夏、秋、冬各季有季节代表性的花分别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儿园里是否种植过这些花呢?

3、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第二教时

活动准备:

四季的拼图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了解四季有意的变换顺序。

教师有意不按顺序出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各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四季的特征正确排列四季的变换顺序。

2、分组进行拼图游戏。

幼儿分组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不断提醒幼儿要按不同的.季节进行拼图并排序。

鼓励各组幼儿按排列的顺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变化特征。

3、制作册教师引导幼儿在四张纸上分别画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将画好的四季特征按顺序装订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册,并请幼儿写上自己的名字。

幼儿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关注西红柿的生长,了解西红柿的生长过程。

2.学会区分生熟西红柿。

3.乐意参加劳动,对劳动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收拾整理好种植园地

2.西红柿秧苗、铲子、水桶。

3.《西红柿生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围绕西红柿谈话,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师:"你吃过西红柿吗?你知道西红柿长在哪里?"教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去栽西红柿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吃自己种出来的.西红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红柿吗?

二、栽西红柿将幼儿带到种植园地

1、教师示范讲解移栽西红柿的方法。

2、幼儿劳动,教师参与指导。

3、为西红柿浇水。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进行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表,讲清要求。

2、幼儿进行记录。

延续活动:

锄草(西红柿成活后进行)

1、引导幼儿认识杂草,学会从根、茎、叶的不同来区分杂草与西红柿。

2、组织幼儿为西红柿锄草。(提醒幼儿不要弄断西红柿的枝和叶、不要弄脏衣服和鞋子)

四、采摘西红柿。

1、引导幼儿观察西红柿的果实。

师:"西红柿的果实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2、采摘西红柿。

提醒幼儿要摘熟的西红柿,别把生的西红柿摘下来。

3、品尝西红柿。

将采摘下来的西红柿带到教室里清洗干净。

师:"西红柿有那几种吃法?"(幼儿自由讨论并交流)将西红柿切成片状让幼儿品尝,师:"今天吃的西红柿是谁种出来的?西红柿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好吃吗?"记录活动:

从移栽到收获西红柿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西红柿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西红柿生长记录表》中。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势利导地进行随机教育,是教师比较难以把握的。往往会将自己的猜测和推想强加于幼儿,使组织和安排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符合。细心观察幼儿的好奇心及兴趣,及时给予支持、合作、引导。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实施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门是各种各样的,了解一些特殊的门。

2.体验多种多样的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材料与环境创设:

课件《有趣的门》。

设计思路:(前反思)《纲要》中指出: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门"对幼儿来说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于是围绕中班主题活动《我在马路边》中幼儿对门的兴趣,我选择了"门"这项活动内容。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一开始以"开门"游戏引出,不仅激发了幼儿对门的兴趣,还拉近了教师和幼儿的距离。接着在轻松的谈话中让幼儿知道生活中的门是各种各样的,它能给我们带来安全与方便。同时,以设疑、观看录像、出示局部猜测等教学方式呈现,让幼儿直观、形象地了解了几种特殊的门。最后以"串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到了门的打开方式,以及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话题玩"开门"游戏,教师和幼儿相互熟悉,并引出活动内容。

二、看看说说,了解常见的门

1.幼儿说说自己家的门你们家什么地方有门?

2.观看去老师家开门的录像,比较各种门的不同你刚才看到了几扇门?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原来门是各种各样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安全、干净、方便、温暖。

三、观看课件,了解一些特殊的门

1.感应门(1)(出示一扇感应门)看看是哪里的门?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整个画面:好德超市)你们走过这种门吗?门是怎么打开的?

(3)同样是玻璃移门,这扇门和老师家厨房的门有什么不同?

(4)介绍感应门(感应器和门铃声)。

小结:感应门真神奇,走到门前自动开。

2.旋转门(播放旋转门的录像)

(1)这是什么门?你在哪里走过旋转门?

(2)它和家里的门有 ……此处隐藏4476个字……>评析:

"摇摇筒"游戏设计的亮点有二:一是取材简便,教师巧妙利用了纸筒封闭的特点,让幼儿观察和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从而训练了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二是玩法和规则独特,游戏既可以双人对垒,也可以多人参与。游戏中,幼儿需自主商议分配角色。本游戏虽然以发展幼儿有意记忆为主要目的,但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增进对树的了解。

2、制作树的朋友。丰富主题墙面的环境的布置。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做“树的朋友”的调查。

2、图片:太阳和树、雨水和树、松鼠蹲在树上吃松果、藤条缠绕在树上、有鸟窝的.树等。

3、制作用的材料。

4、集体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调查表

1、每位幼儿都调查过树的朋友,知道树有哪些朋友了吗?

2、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3、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上。

二、树的朋友真正多。

1、根据幼儿的交流,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树的朋友?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3、启发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怎么样分配角色 ,表演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每个小组的表演,说说他们分别演了哪几件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如:花在树旁静静地开放,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熊在树洞里东面,一只啄木鸟在为树捉虫等等。

三、丰富“树的朋友”的主题墙面。

1、引导幼儿观察“树朋友的家”的主题墙面,启发幼儿把“树的朋友”增加到原来的主题墙面上。

2、幼儿自选内容,制作某一样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

3、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主题墙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

蒜头是日常生活常见的植物,我们请幼儿带来了蒜头,在自然角中进行植物发芽的活动。一段时间过后,蒜瓣长出了嫩绿的小芽,在这发芽过程中,还有伴有浓烈的气味,甚至还有点“臭”。可孩子们天天都往自然角跑,还好奇的观察着。我们知道只有自己亲手尝试实践,获得的知识才会真实而牢固,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也是《幼儿园指导纲要》所要求的。于是结合我的个人课题探究《让科学教育更贴近幼儿生活》,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科学活动《有用的蒜头》,让幼儿对蒜头有一个初步的全面认识。通过看、摸、剥、数等多种方式感知蒜头的特征,了解蒜头的用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实践能力,让幼儿体验了探索蒜头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感受用数字记录地简便、明了。

【活动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统计表。

2、笔、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蒜头,导入活动。

师:看,这是什么?(蒜头)

看一看蒜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什么颜色?

(分析:首先开始部分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蒜头引起幼儿观察兴趣,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初步感知蒜头的外部特征,同时引导孩子从蒜头的不同角度来想象其像什么,这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想象力。)

二、通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

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蒜头,仔细的摸一摸,看一看能发现什么?幼儿观察。

师:你发现了什么?(滑滑的,上面有纹路)(硬硬的)

小结:蒜头摸上去滑滑的,硬硬的,身上有像线一样的花纹,凹凸不平的,里面还藏有一个个的蒜瓣。

(分析:幼儿在近距离观察蒜头时,通过摸、看等多种方式感知蒜头外部的基本特征。在探索观察的.基础上,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怎么知道里面的蒜瓣是什么样的呢?(剥)那我们来剥一剥。剥的时候注意看看蒜头的外衣是怎样的?

幼儿剥蒜衣,师:蒜衣是怎样的?

(分析:引导幼儿在剥蒜衣的过程中发现蒜衣一层层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师:看看现在的蒜瓣怎样的?(一个个紧紧的抱在一起)那掰开看看一一个的蒜瓣是又像什么?怎么看出?(每人拿一瓣)

再看看它们的身上有什么?其实每个蒜瓣身上还都有件小衣服呢,让我们剥开看看里面又会是怎样的?(白色的…)闻闻什么气味?有股特殊的气味,甚至有点臭。

那蒜瓣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有的大有的小)

师小结:蒜头除了一层层的外衣,每个蒜瓣都还有件小衣服,剥开小衣服有一股特殊的气味,我们还发现蒜瓣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分析:该环节逐步深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感知蒜瓣的特征。知道蒜皮除了一层层的外衣,其实每个蒜瓣身上都还有一件“小衣服”,并再剥开来进一步观察。通过闻一闻蒜头特有的气味,从而可以加深幼儿对蒜头的认识。)

4、那么你的蒜头里有几个蒜瓣呢,让我们来数一数吧。小朋友动作要快快的,并用笔记下数出的总数哦。

师:你的蒜头里有几个蒜瓣?有谁也是XX请举手?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小结:看,在这张统计表中几个小朋友数到了几个蒜瓣,几个……,最多的有?,最少的有?原来蒜头里的蒜瓣是有多有少。

(分析:借助记录和数量统计,让幼儿通过数数,发现蒜头中蒜瓣的数量是有多有少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引导幼儿能数出正确的总数并进行记录。在科学活动中渗透了数学领域的知识,提升了幼儿的数数能力。)

三、迁移生活经验,了解蒜头的作用。

师:那你知道蒜头有什么用呢?

教师小结:大蒜可以生吃杀菌、做菜除腥味、预防感冒、抗癌等等,还可以当做种子呢。那小朋友觉得蒜头的作用大不大呀?那我们可要多吃哦!

(分析: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蒜头的作用。有了对蒜头作用的了解,能激发孩子想吃、愿意吃蒜头的欲望。也使本次活动达到较好的效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于幼儿实际生活经验,材料的难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符合幼儿兴趣点,所以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本次活动采用看门见山的方法来导入活动,从一开始就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主动观察、发现,由里到外的探索蒜头的特征,积极地投入到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经过三次磨研活动,使我发现自己在组织科学活动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科学活动中幼儿才是主体,孩子们的发现应让孩子自己来表达。在设计科学活动时应巧妙的运用一些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大胆动手、独立思考及积极地表达。并根据不同的内容,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以此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